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和讯网无关。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邮箱:news_center@staff.hexun.com
对小马智行副总裁、Robotaxi负责人张宁来说,最孤独的时间段是从2020年到2022年,所做的工作(外界)感觉不到有太变化,跑5万公里、50万公里才能遇到一次问题,一般乘客坐半个小时的车根本遇不到。
“大部分公司卷不下去了。”张宁回忆说,随着L4技术步入深水区,外界可感知的进步变得越来越有限。
这份坚持,让小马智行始终在“牌桌”上。今年11月27日,小马智行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,目前总市值约为50亿美元。近日,小马智行在上市后首次接受南方+等媒体采访。
先城区再高快速路不断覆盖
从今年开始,张宁明显感受到,一些重要城市开始逐步开放中心区域给自动驾驶进行测试和运营,包括更接近机场、车站等核心交通枢纽等地方,如北京大兴机场、北京南站等等。
目前,小马智行拿到在高速快速路上支持120公里/时车速无人驾驶测试许可的公司。这在全无人驾驶中是首例。随着高快速路无人驾驶许可开放,小马智行将车辆逐步覆盖到卡车。
在大众认知中,高快速路主驾无人化一般是先从高速开始,才到城区。但实际上,包括美国,最先运营的地方其实也不包含高速,预计是要2025年才会有高快速路对外开放,这也是目前所有美国都没有机场高快速路接机的Robotaxi服务需求。
“这其实有点反常识,大家的印象是高速比较简单,毕竟最早期的L2车道线保持功能正是从高速做起的。”张宁解释,高速自动驾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,99%甚至是99.9%的时间都很简单,但1%或者是0.1%处理不好后果很严重。
他说,全无人自动驾驶过程中,车上没有司机,飞驰在120公里时速的路上,赶上雨夜等天气,甚至前方有围挡施工、有抛锚车辆,或者是前面有卡车洒物,都要安全稳定地通过。整个过程犹如,拿1000项、10000项测试考验自动驾驶,它不能有任何一项不及格。
多做多错是自动驾驶很常见的问题,比如,路面行驶遇到小物体石头,对普通司机来说不是问题,但对无人车来说,感知到小石子存在并处理了,它可能会因此躲避路面的裂缝,因为柏油路面时间久了之后有裂缝,阴影处看起来像小石子一样,类似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。
张宁表示,目前,小马智行已能顺利完成这些“考核”。
L2级与L4级产品设计理念不同
实现自动驾驶,究竟走哪条路径才是正确的?围绕渐进式路径(从低级别自动驾驶逐步发展至高级别自动驾驶)和一步到位路径(直接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)?
前几年,新能源汽车纷纷推出L2、L2++等智驾产品时,张宁也经常被问题,小马智行要不要考虑做L2++的产品,要不要拥抱主流路线。
张宁的的回答是,非常乐见L2++蓬勃发展。三年前L2++这一波浪潮,使得今天车规级的芯片以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成本大大下降,比如激光雷达能够下探到两三千元,这也助推L4的硬件成本能够大幅度下降。
“但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目标,有着不同的技术选择和产品成熟曲线。”针对L2能否逐渐发展成L4级,张宁对此予以断然否定:“做一个L4的产品,自动驾驶系统的设计和L2完全是不同的物种,大家的成本约束和运营条件也不一样,优先级也不一样。”
他进一步解释,就像一家公司的使命不同,一年内KPI的主要业务指标不同、激励不同,就会导致整个管理层以下所有人看待问题的视角都不同。这种驱动力的不同,导致大家完完全全是不同的两条路。
“可能刚开始时候推出智驾L2++时,主机厂用2.5万、3万元就可以买到,现在价格甚至到了5000元了。”张宁说,L2的目标是,要在极致性价比的条件下,去用户在功能感知的产品,相比之下,L4做的是生产替代,即把车生产出来,“内置”一个司机。其人工成本比如说10万元,那10万块钱的成本空间要在Robotaxi可承受区间,在不同的成本约束下,不同的传感器的要求和性能要求下,大家对安全的底线要求不同。
下一步证明大规模商业化可行
在成立至今,张宁会被问及的话题有很大不同,如此前是Robotaxi可不可行,而如今问的最多的是商业模式怎么可行,成本怎么能够控制。
“现在一天单车平均15单,高峰时有超过20单服务订单,已经在四个一线城市都在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出行服务,变成了常态化运营。”张宁说。
张宁说,小马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1000台车规模以上证明可以实现毛利转正,意味着每投放1000台车,这些车能自己养活自己,通过营运可以覆盖所有的车辆成本以及日常营运成本,最终达到一个非常良性的商业模式。
在只有100台级别时,因为采购量太小,小马智行在找供应商比价时也非常苦恼,但量级到了1000台车后,硬件成本可以大幅下降,而收入方面,Robotaxi提供的是介于快车和优享之间的定价。由于驾驶的稳定,舱内的私密感,对“i人”很友好的服务。
IPO之后,小马智行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,证明大规模商业化是可行的一件事情。
张宁还特意提到,不希望远程工作人员被称呼为“安全员”,因为一个人盯十几台车的情况下,他们已经不负责安全,做的工作更多是客服,比如前面在开展会,交警刚好把路封了,高级别的导航需要远程客服给予指导。
张宁说,后台只有一个键盘、屏幕和鼠标,没有办法用任何途径去接管车辆,他们通过“动口不动手”的方式,遇上前方堵路,将其翻译成指令让车辆避障,但并不要去接管方向盘、踩刹车、加油门等等,一旦有直接控制的介入,权责就很难说清楚——到底是车端系统错误还是网络通讯的错,还是云端服务器的错,甚至是用的PC电脑的错,还是人的错,等等。
【对话】
小马智行副总裁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 :
Robotaxi契合专车服务需求
南方+:Robotaxi每单跑的路程一般都不长,从消费端来看单价并不高,如何理解这种商业模式?
莫璐怡:在一线城市,快车市场一公里是3块元左右的价格,二线城市会低一点。我们不希望通过恶意低价来获得用户,而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,让用户愿意支付更高的溢价。比如Waymo在三藩市订单量就已经超越了网约车,而它的定价是普通Uber 的20%以上。定价比普通快车高一点的价格,做到专车服务体验。无人驾驶车提供的是一个完全专属于你的空间,这非常契合专车服务体验。
南方+:不会用低价去抢市场,那您觉得如何让消费者选择我们?
莫璐怡:我们希望Robotaxi开得跟人一样好甚至是更好,不仅安全,不会有绕路拒载,而且驾驶风格稳定。我们随时随地去打一台无人车,表现都差不多,但你去打一台有人车,他们的驾驶风格都会不同。我们希望无人车像情绪稳定的老司机一样,一直都是很优秀的驾驶方式,让你上了车之后就可以睡觉,或者说上车的时候非常放松,流出一个高质量的空间,让用户愿意为此付费。
南方+记者 郜小平